时间:2025-03-09 点击: 次 来源:法询网 作者:李艾遥 - 小 + 大
中新在线.法询网讯(通讯员 李艾遥)清晨,曙光初照,当阳光驱散法庭的清冷,我已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。堆积如山的卷宗,每一本都承载着错综复杂的人生故事。作为一名刑事女法官,这法台前,是一个个等待评判的灵魂以及“罪与罚”的人生旅程。 “李法官,孩子的救助金给我们打过来了,谢谢你啊”,电话那边孩子姥姥高兴的告诉我,此时,我欣慰的笑了。回想2023年,我审理的被告人刘某涉嫌放火罪一案,通过阅卷发现,刘某有一个未成年的残疾女儿,其丈夫已去世,刘某是孩子的唯一监护人。庭审中,刘某声音颤抖地承认了罪行,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无限担忧,作为女法官,我深深的感觉她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无助。 休庭后,我回到办公室,思考案件的裁判效果,刘某所犯罪行严重,如果被判处监禁刑,孩子谁来管,母亲有罪,可幼子可怜,这些问题虽不是判决考量范围,可是我深知,我的每一个决定,都如同他人人生画布上落下的关键笔触,或染上几许尘埃,或点亮些许希望。于是我来到孩子的学校,老师告诉我孩子13岁,可智力相当于5、6岁,生活不能自理,看到孩子那清澈不谙世事的眼神,我心中五味杂陈。法官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,也应是人间大爱的守护者,我们在尽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,更应该想一想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平安健康的成长环境。我暗下决心,要为这个家庭做点什么。开座谈会、走访、与民政部门沟通,案件在一步步清晰明朗,经过多方考量,孩子由姥姥、姥爷代为抚养,民政部门将在帮扶政策手续审批后,每月补贴孩子1235元。宣判后,我嘱咐刘某,“孩子的事已经妥善解决,你在监狱好好服刑,认真改造,争取早日回归社会,”此时,我看到刘某眼中落下了忏悔的泪水和作为母亲的一丝安慰。这一刻,法律的刚性与温度,在法庭内完美融合。庭审结束,脱下法袍,我仍久久沉浸在案件之中。六一儿童节,我带着牵挂来到孩子家中回访,“小琦,喜欢么?”孩子抱着大大的玩具熊、看着粉色的小书包不停的笑,姥姥说她喜欢就会一直笑。我多么希望这样的笑容永远绽放在你的脸上,“孩子,我会永远向你伸出手”。
|
下一篇:没有了